首页  |  特别关注  |  景点口碑  |  美食品评  |  娱乐休闲  |  动态资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小康社会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9-05-11 06:46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迟福林博士
      
       依据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的重要讲话和卫留成书记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精神,在对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做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指标体系和相关的五点建议。
      
       一、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明显进展。2005年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66.3%,比2000年上升了6.2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05年,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平均每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低于全国总体水平。海南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起点高,2000年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2004年始,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开始低于全国,2005年比全国低1.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从2000年到2005年,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年均比全国低0.92个百分点。
      
       (3)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六大类指数与全国比较。按照国家统计局2005年小康社会实现情况监测的六大指数,把海南与全国的情况做比较,社会和谐指数高于全国8.02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高于全国14.1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指数低于全国2.11个百分点;生活质量指数低于全国10.02个百分点;民主法制指数低于全国9.39个百分点;科教文卫指数低于全国9.73个百分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呈现某些特色,并为全面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1)2002~2006年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02年至今,经济均呈两位数增长,尤其是2006年,超过了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2002年~2006年,生产总值均以两位数增长;二是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超过全国,2006年达到16.2%;三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内,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海南资源环境优势突出。主要的情况是:一是海南生态环境全国第一。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海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92.6),全国排名第一。二是人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三是空气质量居全国第一。四是森林覆盖率全国第四。2005年,海南森林覆盖率为48.87%,位居全国第四。全国排名较以前有所下降。五是海域污染程度最低。
      
       (3)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在这里主要把近年来海口、三亚、洋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做了分析。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是近年来,海口、三亚、洋浦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二是海口、三亚、洋浦三地经济总量占全省GDP比重加大,从2001年的31.21%上升到2005年的46.11%。三是海口、三亚、洋浦三地经济呈加快发展势头。
      
       (4)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这里主要从几大指标上做分析:一是2005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22.8%,全国为28.2%,海南在全国排名16位。二是2005年与2004年相比,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上升了6.6个百分点。三是2005年与2004年相比,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增幅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距分析
      
       总体上看,海南和全国的差距比较明显。2003年以来,海南经济连续几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已从恢复性增长步入健康、稳定较快增长的轨道。但海南仍然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面临以下几个难点问题:
      
       (1)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2005年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5和6.71个百分点。人均GDP逐年增长,但与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在继续拉大。2006年,人均GDP不到广东和江苏的1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2006年与全国相差331元。
      
       (2)经济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结构来看,非农产业比重偏低,2006年低于全国20.91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结构看,私营企业的比例过低,2004年海南是41.2%,比全国的总体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占比较高,海南为16.7%,不仅高于广东、江苏的1.2%和2.45%,也高于全国的5.9%。从就业人口看,海南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但与全国相比,比重仍然很高,2005年占55.37%;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增加,但比重仍然很低,2005年占35.90%。从城镇化率看,比全国高2.21个百分点,但仍偏低,分别低于广东和浙江15.48和10.82个百分点。
      
       (3)区域发展失衡。第一,中部农村地区发展远远滞后于发展较快的中心城市区。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均GDP不到海口的四分之一。中部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琼中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88:1。第二,县域经济的地位不断下降。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省GDP比重,从1998年63.3%下降到2005年的35%。从2002年开始,县域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水平与市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4)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这里用两个指标做分析,第一,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海南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与全国水平相当,而且小学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在全国排名前列,但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较江苏低32个百分点。第二,科技事业发展的差距。2005年海南省科研经费的支出占GDP的0.21%,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差距有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突出的矛盾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
      
       (1)经济发展滞后是影响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主要因素。按照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指标计算,海南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落后全国1.9个百分点,把各种因素算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因素对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影响大约在45~50%。也就是说,一半左右的差距来源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
      
       (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原因。从2001~2005年,中部地区六市县GDP总和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在全省GDP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占全省GDP比重从2001年的8.19%下降到2005年的7.67%。2005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约为全省人均GDP的12,人均收入只有海口市的14。
      
       (3)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进程。2005年,海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影响约为7%左右。
      
       二、全面建设具有海南特色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
      
       1.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特色之路。力争到2018年,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比较富足、持续协调发展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
      
       (1)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在这里概括的提出三个目标:第一,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9.7%。第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000元,年均增长8.6%以上。第三,到2012年,人均GDP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2)着力改善民生,明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里提出四个指标。第一,居民健康更加改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以上。第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人均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超过全国水平。第三,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第四,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3)突出“特”字,走海南特色之路。特色是比较优势,是竞争力。突出“特”字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发挥特色经济结构的比较优势。第二,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第三,体制机制充满活力。
      
       2.建立本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报告设计了框架性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是:
      
       (1)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立足于海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反映海南实际。
      
       (3)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和其他省份的指标体系,与全国相衔接。有关部门的指标体系制定,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2005年国家统计局建立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第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4年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第三,国家发改委小康指标体系课题组2007年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目前还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其初稿;第四,不同省份的指标体系。江苏、浙江、福建的指标体系。
      
       (4)与国际上衡量人类发展程度比较通用的指数接轨,便于国际比较。参照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立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预期寿命和教育程度三方面指标。
      
       3.指标体系的设计
      
       参照以上各个指标体系,我们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制度环境5个方面设置24个框架性指标。在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上,设置了5项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在社会发展水平指标上,设置了5项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调查失业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比重。在生活质量水平上,设置了5项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生态环境方面,设置了5项指标:水质量综合指数、空气质量、万元GDP综合能耗、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在制度环境上,设置了4项指标: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度、社会安全指数、廉政指数。
      
       4.指标体系的特点
      
       这份框架性的指标体系有四个特点:第一,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第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第三,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营造经济特区的制度环境。
      
       5.实现程度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实现态势总体良好。利用本指标体系对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测算,2005年实现程度为71.8%,这个测算结果比按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指标体系测算的结果高出5.5个百分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优势明显。第一,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指标有: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空气质量、万元GDP综合能耗、森林覆盖率。第二,实现程度在80%左右的指标有: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化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调查失业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比重、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社会安全指数。
      
       (3)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主要集中在5个“偏低”上:第一,人均GDP水平偏低;第二,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偏低;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第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偏低;第五,对外开放度偏低。
      
       三、海南全面建设特色小康社会的相关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
      
       (1)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海南全面实现小康的首要关键。第一,如果海南能继续保持人均生产总值8.6%以上的增长速度,2018年就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的指标要求,这将是加快实现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第二,有效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支撑扩张海南经济总量、提升质量,是近期5~10年快速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路径选择。在这个问题中,控制人口规模也很重要,如果人口规模增长过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就会受到影响。
      
       (2)以特色的经济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一,第三产业是就业程度相对广泛的产业,也更能直接地提高从业者收入。以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大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第二,大力发展热带绿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
      
       (3)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特有的资源优势,是海南的生命线,是海南发展的根本。第二,努力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拉动作用。第三,创新环保的体制机制,保持生态环境全国领先,全省进入生态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4)控制人口规模,实现人均资源效益。第一,海南人口规模较小,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较高,具有明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发优势。第二,维持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外来人口,有效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较快提升。
      
       2.构建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1)建立特色的经济结构。第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第二,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第三,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第四,发展海洋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第五,着力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第六,坚持全省统一规划,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
      
       (2)保持和发挥好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第一,坚持“生态立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尽快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三,探索环保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建立环保特区。第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构建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指数和经济发展大体呈正相关关系。《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相对市场化进程2006年报告》显示,海南市场化指数近些年大幅下降,在全国排名由2001年的第8位,下降到2005年的第20位。在市场化指数的23个基础指标中,海南有18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位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作为经济特区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强化“特区”意识,重塑“特区”理念,在体制创新上先行先试,以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4)在对外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按照国家统计局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计算的结果,海南省全面小康指数66%,而对外开放度比全面小康的指数要低,仅为58%左右。只有把提高经济开放度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形成独特的优势,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充分抓住南海资源开发的重要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快建设洋浦自由工业港区;积极融入“10+3”、“9+2”、环北部湾区域合作。
      
       3.着力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以教育扶贫为重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中部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3)积极争取国家对海南生态补偿的财力支持,加大对生态效益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对重点生态区的专项资金支持模式,并开征生态环境费(税),设立“生态补偿与生态建设专项资金”。
      
       4.以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从现状来看,要加快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小康社会的实际进程,最重要的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以市带县,加快海口功能区与三亚旅游经济区建设。第一,扩大海口功能区。以海府地区为中心,西推东进至马村、老城、南丽湖,循序扩大城市空间。为了城市的相对均衡发展,海口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应为:分解城市中心功能,分散布局各类中心,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格局。第二,建设“三亚旅游经济区”。建立三亚市、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等4个市县的经济合作关系,以三亚市为中心、以旅游为重点、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三亚旅游经济区”,实行“以市联县”的特殊管理体制,带动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现在,如何扩大海口功能区,又将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从海南的区域发展情况看,海口、三亚、洋浦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明显,并且未来地位的提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创新区域与产业结合发展模式,规划五大产业功能区。全省一盘棋统筹规划5大产业功能区:北部城市综合产业功能区、东部滨海旅游综合功能区、南部热带滨海旅游功能区、西部天然气石油化工产业功能区、中部生态保护与生态农业功能区。
      
       (3)坚持全省统一规划。通过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形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第一,坚持城乡统一规划,注重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有机衔接。 第二,坚持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提升设施配套功能。第三,坚持重要资源统一规划和配置。第四,坚持产业布局统一规划。这样的统一规划涉及到海口、三亚与周边县市的关系,我们提出“以市带县”,首先是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比如在统筹规划、统筹基础设施、统一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县级土地利用的价值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这样的统一规划首先有利于海口、三亚及周边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未来海南全省以区域统筹为重点,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实现有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之路。
      
       (4)整合旅游资源,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为契机,把整合全省旅游资源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通过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实现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促使海南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实施
      
       (1)高起点编制《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
      
       (2)科学制订《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体系。
      
       (在“海南省委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2007年9月1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报道
 
娱乐休闲:与恐龙同行,少儿绘画大赛
景点口碑:采风行动
娱乐休闲:黎族盛大节日:三月三
娱乐休闲:爱情圣地蜜月岛
购物指南:历史文化活化石黎族服饰
景点口碑:呀诺达
景点口碑:神奇美丽的南海海底世界
景点口碑:国家历史文化名片:海口骑楼
美食品评:时尚美食:海南风味野菜
购物指南:华夏第一早春茶
 
新华时评:让亚洲的声音更响亮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综述
海南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跨出新步伐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开幕大会
旅行的意义不是“去过了”
留成:尽快实现海南澳门两地直航
西部7大媒体宣传国际旅游岛建设
低碳经济给低端国家突破限制的机会
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今日起在海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