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县市巡游馆 - 琼海
潘氏祖居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1月20日

潘氏祖居
       潘氏祖宅坐落于琼海市博鳌镇大路坡村。潘氏祖宅由马来西亚华侨潘宜琚老先生为三个儿子兴建。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典型的海南汉族三进院式民居建筑特征;考究的进口“红毛灰”(水泥)地板,坤甸木家俱,灰窑砖瓦,以及正厅横廊人字檐、大门两侧上墙、门拱和窗拱等多处精美的花鸟虫鱼和龙凤呈祥等绘画,无不给给参观过这座祖宅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潘宅为砖木结构,共由三座主房,三个门搂,三个“隔庭”(庭院)和14间横屋。组成了外封闭内开放的类四合院。从外表看潘氏祖宅象三座平行的院落。到了里面一看,却是建立在同一轴线上的三个独立的院落。各家各户的主房正厅前后大门洞开后,从第一间主房的正门可以一直看到第三间的主房后门。三座主房之间又有三个“隔庭”,形成相对独立的三个小院落。与三座主房垂直的是整齐划一的是14间横屋。主房与横屋之间是一条宽2米,长20多米的里巷。里巷尽头是一个有浮雕绘画的花池。这种结构布局使整个潘宅显得典雅、宽敞、通透,既有利于兄弟之间的互相往来、和睦相处,又各自为家,不互相干扰。主房一厅两厢,大厅摆放有神台、八仙桌、太师椅,墙壁上挂着家族新旧的照片。两个厢房作为寝室。主房一般归屋主和男孩居住,横房则当女儿家的闺房或用作厨房和储藏室。

       潘氏祖宅是方圆几十里保存得最完好且年代最久远的老宅了。相传大路坡村因风灾水祸一共搬迁了三次,现在这个地点是潘宜琚先搬来,后来其他十几户才相继搬来的。上个世纪初,潘宜琚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的谋生,从在深山里割藤,到后来的种橡胶、开咖啡馆,逐渐积累了一笔钱才寄回来建造这座祖宅。第一间主屋是潘宜琚为长子建的,后来又为次子和三子各建了一间,整座祖宅建好先后用了10年时间。潘宜琚到马来西亚谋生后,家里的几个侄子和十多位族人也到了马来西亚投奔他。不少人攒到了一些钱财后也纷纷寄回来修祖屋。可惜,这些祖屋不是被战火吞没,就是在文革中或在台风中被破坏。而他们家的的这座祖宅却幸运地逃过了这几次大劫。1973年那次特大台风把村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刮倒了,只有潘宜琚这间祖屋几乎毫发未伤。当时到潘氏祖宅避风的村民都啧啧称奇,说这地儿的风水好。

       细看潘氏祖宅,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吹袭,除了潘老先生的大孙子潘德泽老人居住的那间换了瓦片之外,其他的梁、衍、砖、瓦、墙壁、围墙、门楼、花池包括精彩的木雕、浮雕、彩绘等都基本完好。正厅横廊、人字檐的彩绘还鲜艳如初,房内正厅上端阁楼供奉祖先牌位,以及八仙桌、太师椅、吊灯的保存也相当万好。那些损坏的部分如今已按原有的模样修复。潘德泽老人说:“祖父省吃检用给我们留下这份祖业,我们没有理由破坏它。保护好它可以教育后代记住祖上的恩泽。从目前的状况看,祖宅还相当完好,再住几十年估计没问题……” 

       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而保护这一民族瑰宝的最大功臣却是千千万万个象潘德泽老人这样普通的老百姓。正是因为他们对祖先的敬仰,以及他们对传统建筑的精心保护和维修,才使得后人有机会领略到这么多风格各异、巧夺天工的,瑰丽无比的民族传统建筑;也才有机会让后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