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县市巡游馆 - 海口
灵山镇(海口)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2月01日

灵山镇

灵山镇

       灵山镇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南渡江东岸,得名于当地一座“灵山”。

       海南古代地方志的地图上,琼北地区标有许多小山岭,大都被冠以好听的名字,像苍屹山、雁塔峰、琼山、陶公山、麒麟山等。这些山岭高峻不足,但秀美有余,而且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灵山便是其中之一。

       民国《琼山县志》描述:“灵山,旧名黑山,在县东南十五里英岳都,俗名圣山。乔木阴翳,自北渡海,中洋望之即见,及抵其地,则不甚突兀。上有灵山祠,所祀之神有六:曰灵山、曰香山、曰琼崖、曰通济、曰定边、曰班帅。祷雨多应。以三月初九为祭期。其官市曰灵山市。”

       类似“自北渡海,中洋望之即见”这样的文字,其实早在明代万历《琼州府志》中就已经出现过,说的是从雷州半岛来海南岛,船到琼州海峡中途便能望见灵山,可见这里地势之高,加上过去有高大乔木作陪衬,应该是个非常显眼的地方。因此,有人把灵山称为古代海口的地理性标志物。

       这座叫“灵山”的小山头上,有一座庙”,供奉有6位神祇,当地老百姓一般都把它叫做“六神庙”。六神庙也叫灵山祠,据说已有1000多年历史。灵山镇的历史和人文基本上是围绕着它而展开的。

       六神庙的来历有一段故事:相传在南朝的陈代,黑山一带森林茂密,且临近江边,经常有盗匪出没为害地方百姓,后来朝廷派兵前来剿匪,其中有6位将领是结拜的异姓兄弟,他们战亡后,化成6片树叶飞到皇帝陈霸先梦里请罪。后来,黑山地区一片太平,不再有盗匪扰民,当地百姓便在黑山高处建庙祭祀他们,据说由于有求必应,非常灵验,后人便将“黑山”改名为“灵山”。

       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广东按察司副使涂棐撰写、琼州知府庄琪所立的《重建灵山祠记》中可以得知:灵山“六神”在宋元时已被封为“灵山”、“香山”、“琼崖”、“通济”、“定边”和“班帅”等称号,但6人的履历已经无从查考。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整顿各地寺庙时,认为“六神”封号太多,亵渎礼仪,很不正规,便统一称号为“灵山之神”,列入国家祀典,祭日定在每年三月初九,新官到琼上任都要前去拜谒。

       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十里八乡村民都要到灵山镇的六神庙里祭祀,香火缭绕,炮声阵阵,延续着这流传了千年的民间习俗。

       出于对名胜古迹的呵护和对所谓神祇显灵的酬谢,仅明清二代,官方大规模新建或重修灵山祠达6次之多,而民间的维护行为则更多。经历了上世纪的“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之后,许多珍贵的花梨桌椅已被焚毁,那些雕刻上名人题写的对联也未能保留下来,庙宇也逐渐荒废坍塌,直到1993年才由当地居民发起重建。有一块清代的“六君宣化”牌匾,文革时期被灵山旧市人“冒险”藏匿保存了下来。牌匾的撰写者是清康熙年间的一位琼州知府牛天宿,现挂于“六神庙”第二进庙门的门额上。

       六神庙右侧紧挨着镇中心小学,学校的围墙边上立着七块完整的明清古碑,多数字迹尚可辨认,记述了庙宇的历史以及历代地方官对它的修葺。墙角还横放着三四块残碑,其中一块为“灵雨碑记”,那些已严重风化的文字模糊地讲述着从前的某次求雨仪式。

       1998年,原琼山市政府将六神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六神庙旁有一处古代官市遗址———“旧市”,整齐的老房子,光滑的石板路,似乎在显示着它往昔的繁华和喧嚣。由于六神庙香火旺盛,最晚在唐代,这里就自发形成了集市,后来被列为“官市”。旧市人以前靠小生意谋生,他们制作的“灵山粉”是琼北著名风味小吃。

       与海南岛上的其他汉族居民一样,旧市人最早也是迁自黄河流域,千百年来辗转南下,再从福建或广东移居海南的。因此当地居民的祖先多数都是古代落籍的官员,要不就是家道殷实的商人,故素有有“十姓九官”的说法。

       在海南历史上,共有6对父子先后折桂,考中进士(集中在明清两代),其中便有灵山人黄显和黄宏宇父子。

       黄显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二甲进士第67名,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西按察司参议、湖广副使等,后因不满奸佞严嵩当道而辞官回家;其长子黄宏宇,也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二甲进士第7名,官至四川副使、浙江参政等。父子二人为官正直,为民谋利,但最终都因官场腐败而郁郁还乡。

       清代虎将吴元猷(1798——1859), 是灵山镇大林村委会道郡村人。行伍出身,擅长海上作战。先任琼州镇总兵,后又被擢升为广东水师提督。死后被清廷追封为“建威将军”。

       灵山镇福同村有座“敦笃亭”,是一位名叫钟锦泉的华侨为其父亲钟实卿修建的。

       钟锦泉(1867——1960),1888年随父亲到南洋谋生。1907年至1908年间,结识了孙中山。此后,他积极发动华侨筹款,购买军火,运回国内,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评价。1911年,钟锦泉回乡修建“福同学校”,同时为父修建“敦笃亭”,纪念父亲的教诲和德行。“敦笃亭”三字和钟实卿的百字简介,均出自康有为的亲笔撰写,该亭两侧石柱上的对联:“布德行慈福田有种仁者必寿,博施济众明月出胎才子克家”,也是康有为的字迹。

(摘编陈耿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