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民俗旅游馆--古村
潭谢村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2月01日


       清泉、荷影、牧童、渔歌……如同世外桃源,有着千年历史的潭谢村默默地安于城市一隅,静静地释放浑然天成的清新。
   
       这个依傍着千亩大潭的村庄位于琼山区府城之南10公里处。其村名历史上叫“潭谢”, “文革”时改称“新潭村”,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住着周、王、张、吴四个姓氏81户400多人。
   
       “谢潭”至少从宋代开始便由人们口耳相传, “潭谢”村名源自“谢潭”,颠倒二字是为了避免混淆视听。
   
       一般人的印象中,羊山地区的村落应当是黝黑、坚实和干旱,但潭谢村却呈现另外一种水样的柔美和温润。   
村前是一汪上千亩的清潭,潭中种有莲藕,潭边是蜂窝状的火山岩,石间各种植被茂盛,生机盎然。荷影波光,渔舟点点,潭边的树木和水里的莲叶倒映在湖面上,正是一幅绝美的水乡写意图。无风时静若处子,风动时树影随波荡漾,仿佛要将这秀美的画卷收起。  

       谢潭的荷花、莲藕、莲子在清代就很有名,每年夏季花开之时,潭中一片粉红,有人干脆在水中搭建凉亭欣赏荷花;待到莲藕收获时节,村民就会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梭采摘莲子,而岸上的人却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皆因莲叶高大茂盛之故。   

       谢潭有“大潭”和“小潭”之分,小潭在北边,位于潭谢村正前方,潭中种满了莲藕;大潭在南边,村民主要用来养鱼和养鸭。在台风季节或连日暴雨的情况下,会有大量雨水从西边的龙桥镇奔流过来,汇入谢潭后,水位急遽上升,汪洋一片,水面面积超过千亩,能淹没原先种在潭边的水稻和大潭与小潭之间的一条小路。此时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大潭,哪里是小潭。
   
       村庄朝向东南,村口高大的榕树和枇杷树向人伸出热情之手。村中随处可见树龄较大的母生、荔枝、龙眼和见血封喉等乡土树种。传统民居墙壁由火山岩干垒而成,外墙上布满了苔藓和爬满了藤蔓,刻录着岁月曾经走过的痕迹。
   
       潭谢村与不少古代落籍琼州的知名官员,如《万历琼州府志•秩官志》排在宋代海南官员第一位的琼州知府周仁浚,宋代兵部侍郎王居正和琼山知县张有文,如今村中的周、王、张三姓村民都是他们的后代。
有着千年历史的潭谢村不乏古迹,古迹也大都在潭边。潭谢人自古就珍爱属于村里的一草一木,村中一块始刻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的“奉示禁碑”中,就有严禁“捉虾拔蒿,蹂躏林木,捞萍伤禾,毒药害鱼”等条文,而村前路边的两块禁碑也有“禁窃采潭中莲仔,盗挖莲藕”和“禁在潭中捕鱼捞草”的规定。
   
       从村口开始,沿着潭边小道向南行走千余米,一路上除了看见源源不断地冒着清泉的9个泉眼外,还能看到“漱琼泉”、古代禁碑、龙华庵和王居正墓等古迹。
   
       “漱琼泉”是口废弃的古井,天气再干旱都有清泉涌出,离村200米左右,曾被毁,1933年重建。井台两侧有副对联:“漱泉光如镜,琼浆味亦清。”对联中间一块石碑上有铭文:“源泉混混,名曰漱琼;色莹且洁,味冽而清;群黎沾泽,万物滋荣;既宏其用,亦善待盈;同受福利,玉液蜚声。”
   
       自古井向南再走300米,即见两块古代禁碑立于路边,旁边还有一块直书“山海镇”三个大字的石碑,正对着“大潭”和“小潭”之间的那条小路。“山海镇”为何意?这是由于以前潭谢村的生产经常受自然灾害影响,村民以为是鬼神作祟,因此想借山神和海神来扶正驱邪,镇住鬼神。
   
       从“山海镇”继续向南约500米,便见一座约有300年历史的佛堂———龙华庵。龙华庵伫立在“大潭”旁边,占地约1亩见方。相关资料介绍,龙华庵始建于清代,曾毁于“文革”时期,1992年重建。庵堂有前后两殿,旁有侧殿。前殿有一高40厘米、直径30厘米的小铜钟,为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所铸。龙华庵因“居龙泉之畔,处华阜之旁”之说,故以“龙华”命名。“龙泉”泉眼在庵门右前方,似乎是从庵内地底涌出来的,为谢潭的9个泉眼之一。
   
       龙华庵以南50米处的“悦公山”便是宋兵部侍郎王居正的坟茔所在。居正墓占地约2亩,树有20多块由王居正海内外后代赠送的石碑,多为颂德感恩之辞。 “悦公”是先祖王居正的名号,所以葬他的山头便叫“悦公山”。难怪居正墓前还有座供其后代祭祀用的“悦公拜亭”。
    
       地质资料显示:大约在一万年前,琼北地区多处发生火山爆发和喷发,大量岩浆呈扩散之势奔流,冷却后便形成了火山熔岩地貌,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羊山地区。由于羊山地区火山岩缝隙发育,大气降水大多直接渗透到地下,成为海口市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地带,但羊山绝大多数地区长期缺水,唯有低洼处和边缘地区有地下水出露或排泄,积聚成湖或流淌成河,谢潭便属于这种现象。
 潭谢村处于羊山火山岩地貌的边沿地带,是火山岩潜水层的排泄区,所以谢潭常年不涸自有道理。羊山地区的地下水在谢潭出露地面汇集后,向东经龙塘镇流入南渡江,最终进入琼州海峡。  
   
       包括潭谢村在内的羊山地区,地表水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净化和矿化,最终形成含有多种矿物质和丰富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水中的偏硅酸和锶等成分,都是有益于人体的物质,长期饮用自然健康长寿。
                                        (摘编陈耿等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您可能还会喜欢看 Are you like?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